时间:2025-04-03 来源:上海市法学会 责任编辑:陈聪
2025年3月18日,一场聚焦体育仲裁前沿领域的知识盛宴——“体育仲裁中的特别程序—临时仲裁机制的实践与展望”主题讲座,在上海仲裁委员会虹桥中心成功举办。此次讲座由上海市律师协会体育专业委员会、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体育仲裁与调解专业委员会主办,上海市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协办,汇聚了业内诸多专家,共同探讨体育仲裁中的特别程序。
讲座伊始,上海市律师协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卫新发表热情洋溢的欢迎词,对到场嘉宾和参与者表示诚挚欢迎,为讲座拉开序幕。随后,上海市律师协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褚若羽律师担纲主持,引导各位特邀嘉宾展开精彩纷呈的专题演讲。
杭州市钱塘区政协副主席、19届杭州亚运会组委会法律事务部处长张海平,以“杭州亚运会组织和举办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及其解决”为切入点,毫无保留地分享了杭州亚运会法律事务管理的宝贵经验。她从赛事筹备的法律框架搭建、合同管理的全流程把控、知识产权保护的全方位布局,到法务团队的创新组建与高效运作等方面,详细剖析了杭州亚运会法律事务的复杂性与专业性。张海平处长着重强调,要通过制度化管理确保法律事务有章可循,借助合同模板与审核机制保障合同履行,依据立法与侵权处置规则维护知识产权,为大型赛事法律工作树立专业范例。
上海市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副会长、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委员、国际体育仲裁院仲裁员吴炜律师,围绕国际体育仲裁(CAS)及临时仲裁的规则与实践展开深入探讨。他指出,CAS源于大型运动会即时纠纷解决的迫切需求,如今已成长为独立的国际体育仲裁机构,其仲裁规则以快速、高效著称,要求在24小时内火速作出裁决。吴炜律师还分享了自己在CAS仲裁员及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岗位上的丰富办案经历。此外,针对中国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引入特别仲裁程序,他提出了极具价值的实务见解。例如,即将到来的十五运赛事,因涉及港澳地区,需充分考虑法律体系差异,构建适配的体育仲裁特别程序法律框架。
上海市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秘书长、国际体育仲裁院上海听证中心副主任、上海政法学院教授向会英,则以“中国体育临时仲裁制度建设路径”为主题展开深入讲座。她先简要回顾国际体育仲裁院(CAS)临时仲裁机制的起源与发展脉络,再清晰介绍CAS的机制特征,接着对中国体育临时仲裁制度现状进行全面分析,一针见血地指出存在的法律衔接问题。最后,向会英教授分享了她对于完善《体育仲裁规则》以及探索体育临时仲裁运行机制的深入思考,为制度建设指明方向。
上海仲裁委员会常务副主任、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委员范铭超,结合自身在第19届杭州亚运会、第9届哈尔滨亚冬会等重大赛事和职业足球联赛中的实践经验,深入探讨体育仲裁在大型赛事中的应用与面临的挑战。他指出,赛事组织的完善程度与纠纷产生概率呈负相关,良好的组织与和谐氛围能够有效减少冲突。法律专业人士在赛事中的价值,不仅体现在解决纠纷,更在于预防问题于未然。范铭超副主任还提及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、国际赛事组委会法律地位、国有资产使用等复杂问题。此外,他强调体育仲裁与劳动仲裁、商事仲裁边界模糊,需逐步明确,探讨各管辖机构之间的平衡点,以推动体育仲裁体系不断完善,建立其应有的价值。
这场讲座通过理论与实务的深度对话,为临时仲裁机制在国内大型赛事中的应用提供了创新思路,同时为跨区域法律协同、体育法治专业化发展注入新动能,有力推动了体育仲裁领域向前迈进。